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公共管理学院举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讨会 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21   信息来源:    浏览量:

10月15日下午,公共管理学院在雁塔校区学院会议室召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讨会。学院副院长方永恒、各课程思政项目负责人、各教学系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公管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李从容教授主持。会议聚焦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与会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特色与教学实践,分享了经验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标学科特色,精准“因课施策”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经济法》负责人曾涛副教授强调,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过程中自然融入价值观的引领与塑造。思政元素需结合学科特色与课程特点进行差异化、创新性设计:人文学科着力于“意外化创新”,以视角转换和思维反转激发学生兴趣;理科课程需推动“人文化转向”,融入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工科教学要强化“伦理化渗透”,引导学生关注技术伦理与社会责任;艺术类课程则重在“哲学化提升”,在审美培养中深化文化传统。

深挖学科资源,巧用AI赋能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文化资源学》负责人赵尔奎副教授指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内涵与课程思政目标具有天然契合度,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文化强国等要素恰恰是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核心。在教学中,通过案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与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实现思政元素自然渗透。同时,赵老师建议教师们在备课中巧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高效搜集筛选优质思政案例,提升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准备效率。

夯实团队协作基础,巧挖思政要素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微观经济学》负责人方永恒教授着重分享了平台课程建设与授课团队打造的经验。他介绍,为确保思政元素全面、有机地融入教学,课程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对课程章节进行系统梳理与规划,编撰核心课程思政教学点并贯穿融入于教学全过程,为课程思政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同时,方老师提出,在挖掘思政案例时,教师需进一步开阔思路,精准捕捉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家国情怀的契合点,避免生搬硬套,从而实现思政要素的“润物细无声”,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与育人质量。

明确思政目标,丰富育人形式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宏观经济学》团队骨干成员赵智龙副教授强调了育人目标的根本性作用。他提出,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从而实现对国家政策与核心理念的深刻认同与自觉支持。为实现这一教学核心目标,赵老师主张打破单一的知识灌输模式,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形态,通过专题教学、翻转课堂以及小组汇报等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与展示中,内化知识并升华对课程思政内涵的切身感悟。

倡导“大思政”格局,注重无声融入

公管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李从容教授指出,成功的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无声”的育人效果,必须将思政元素体系化地融入整体教学设计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她强调当前课程思政已从单门课程的“单打独斗”发展为“大思政”格局,须加强以课程群和专业为单位的顶层设计与团队协作,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以避免各课程间案例重复、思政点雷同,从而减轻学生的认知疲劳,提升育人合力。最后李老师提出教师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等智慧教学工具,精准选取与专业契合的思政案例,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本次研讨会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凝聚了共识,拓展了思路。未来,学院将继续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站点维护:信息网络中心 | 联系邮箱:ggglxy@xauat.edu.cn | 联系电话:029-82203303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 草堂校区 地址: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7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