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工作概况

工作概况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以党建统领学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原则,紧紧围绕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将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党建红引领治理优”的特色发展模式,为建设高水平公共管理学科、培养复合型治理人才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强大动力。

学院党组织体系健全,设有10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5个,学生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225名,其中教职工党员65名,学生党员160名,党员队伍规模稳步壮大。学院党委有党委委员7名,学院纪委在学校纪委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学院从事党建工作的专职队伍共8名,分别是:学院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名,党委组织员(专职党委干事)1名,专职学生辅导员5名。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聚焦“五项工程”,在推动学科升级、师资优化、育人提质等方面凝心聚力,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务实高效、协同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

一、政治引领强基工程:筑牢办学治院思想根基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院党委建立了“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落实反馈”工作机制,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党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学院党委通过构建“领导带头示范学、中心组靶向深度学、三会一课常态学、专题党课辅导学、读书班沉浸研学、专题研讨思辨学、实地考察感悟学”的立体化学习矩阵,坚持“七学并举”学习机制,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学院的创新优势、治理优势和发展优势。完善议事工作机制。学院党委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必沟通、干部重大内容必汇报、学院重大安排必传达的“三必”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师生献策-党政决策-全院施策”的民主决策流程。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党的领导与学院治理的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要求嵌入业务工作各环节,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学院党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会每年2次专题研究安全稳定、意识形态工作,完善网络宣传“三审三校”制度,建立稳定安全风险研判机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多、女生多的生源特点,落实“一生一策”精准管理,确保全年安全稳定。

二、立德树人铸魂工程:构建全院协同育人体系

充分发挥学院各类组织的协同育人功能,通过“靶向赋能、平台联动、实践育人”三大路径,拓展“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起目标同向、资源同聚、行动同步的全院协同育人共同体。持续深入实施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党员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专业教师支部高级职称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达100%。先后出台《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章程》《公共管理学院科研组织团队实施办法》《公共管理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奖励办法》等文件,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学术带头人直接联系培养青年教师制度,通过建立联系、思想交流、解决困难、提供服务等措施,引领带动学院高层次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切实建立起把骨干教师培养成核心党员,把核心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向培养”机制。以优良师德师风助力课程思政。学院党委坚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作为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第一标准。近年来,学院教师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十余项,多名教师获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育人平台。学院党委通过“公论莘谈”“公管TED”“公管Desk”等特色活动,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千问千答”工程,夯实师生思想交流与价值引领阵地。提高学风建设工作力度。积极构建“读、讲、写”基础能力提升体系,开展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学院连续举办三届公务员考试模拟大赛,提升学生就业升学综合素养,多个学生团支部获评校级学风建设样板团支部,2025年学院就业率稳步提升至90.72%。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竞赛斩获奖励10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

三、基层组织提质工程:增强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

将基层党组织建“实”。学院高标准完成党委换届工作,2024年10月选举产生学院第二届党委、纪委领导班子,顺利完成教师党支部书记与教学系主任换届工作。学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制度,制定《公共管理学院党支部活动记录表》规范支部日常工作记录,完成10个党支部分类建设规划,持续推进基层党支部“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量化党员发展标准,严把新生党员资格审核关。将基层党组织盘“活”。创新学院党建工作载体,组建10余支师生团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社会实践,依托重大项目和课题、核心科研团队、乡村一线观测点、短期访学项目等重点工作平台,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探索“党建+治理”实践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重大任务和重要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增强学院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将基层党组织育“强”。学院党委始终把培育创建党建标杆样板作为引领带动全院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实施“专业育新、支部育精、学院育强”的三级培育机制。如文化产业管理系党支部全力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改造,依托AICG等人工智能应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态;经济系党支部通过数字赋能变革教学,打造核心课程知识图谱,重构数字化课程体系。学院党委还充分依托省内外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党员前往潼关杨震廉政博物馆、渭华起义纪念馆、林州红旗渠纪念馆等地开展多样专题学习教育,推动基层党支部建设走深走实。

四、党建融合促发展工程:驱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前行

学院党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主责主业,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全过程,推动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一盘棋”运行机制。聚焦学科建设核心任务。成功增列城乡公共治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数字经济本科专业,制定《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博士点申报两年攻坚行动实施细则》等文件,学科内涵建设持续深化,力争取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聚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化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深耕基层治理、数字治理等新范式研究,科研水平与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党管人才成效凸显。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引进高水平人才10余名,软引进知名学者8人,多名教师获得各类省级人才称号。交流合作开展广泛先后召开了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高端论坛(连续七届)、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西部城市论坛(连续五届)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承办国家自科基金委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十五五”资助战略研究项目专题研讨会,擦亮公共管理学术品牌,提高学科声誉和影响力。双创工作名列前茅。学院各支部党员积极参与指导学科竞赛,近三年在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取得国家级奖项23次,多篇案例入选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同时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均位居陕西高校前列。


五、全面从严治院工程: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环境

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构建“常态化教育+专题化警示”的廉洁教育格局,学院党委全年多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专题学习,积极组织全院教职工及学生党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自觉引导师生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强化学院纪律建设。学院党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题研究纪委工作,在各党支部配备纪律委员,按照学校纪委有关要求出台学院《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违规收送礼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及时排查风险点位,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逐步实现“重点工作有推进、行政水平有提升、执行能力有加强、综合满意度有提高”的四有目标。扎实推进巡察整改专项工作。以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为契机,高水平完成各项整改落实工作,深入开展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举一反三,结合国家“十五五”规划有关内容,将巡察整改与作风建设、班子队伍建设、发展目标设定等相结合,营造团结实干的工作氛围,让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将持续完善党建品牌培育机制,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能力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整体提升与品牌塑造相促进,持续推进学院党建“五项工程”建设向下扎根、走实走深,形成可观测、可复制、可量化的发展样板,有力有效有为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站点维护:信息网络中心 | 联系邮箱:ggglxy@xauat.edu.cn | 联系电话:029-82203303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 草堂校区 地址: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7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