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升

所在系

公共事业管理系

职称/职务

副教授

 研究专长 

农村人口福利、家庭发展、社区治理、社会流动等

 开设课程 

社区管理;组织行为学;当代中国公共政策(MPA)

 代表性成果 

1. 隔代教养、隔代亲合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 Meta分析 [J]. 社会治理, 2024, (01): 73-86.(一作)

2. 压力感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6): 162-171.(一作;CSSCI,北大核心)

3.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困境与出路 [J]. 继续教育研究, 2023, (11): 102-108.(一作)

4.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 43 (09): 615-619.(一作)

5. 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 18 (04): 385-388.(一作)

6. 农村父母“离乡”对留守儿童学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教育探索,2023,(12):25-30.(独作)

7. 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基于陕西汉中中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J]. 社会治理, 2023, (05): 32-43.(二作)

8. 中国民族家庭教养方式特征多视角比较[J]. 青藏高原论坛,2022,10(01):60-66.(独作)

9. 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架构分解[J]. 黑龙江教育,2022(09):31-36.(一作)

10. 乡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支持现状与差异研究——基于江苏省徐州市155份卡数据的分析[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2(02):73-79.(一作)

11. 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村老人抑郁:代际关系的渠道作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04):201-212.(二作;CSSCI,北大核心)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人的家庭代际情感研究——基于成年子代身份和特色农业发展视角的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96-108.(三作;《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13. 农村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类型:识别、特征和分化[J]. 新疆社会科学,2021(03):147-156.(一作;CSSCI)

14. 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现状与群体差异——来自中西部两省三县中学生调查的发现[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2):52-68(一作;CSSCI,北大核心)

15. 中国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理论研究:思想、评述、应用[J]. 社会科学论坛,2021(04):158-168.(独作)

16. 子女务工时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家庭养老[J]. 老龄科学研究,2021,9(06):45-55.(一作)

17. 突发公共危机视角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路径研究[J]. 行政科学论坛,2021(01):57-61.(独作)

1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水平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21,37(01):55-59.(二作;CSSCI,北大核心)

19. 陕西关中地区农村老人的家庭代际关系研究——基于代际团结—冲突理论的分析[J]. 统计与管理,2021,36(12):89-94.(三作)

20. Liu H, Liu L, Jin X. The Impact of Parental Remote Migration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 Types on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一作;SSCI)

21. 陕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0,40(01):121-127.(二作)

22. “老有所依”抑或“劳有所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视角下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2020(04):94-104.(二作;SSCI)

23. 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分化、归因、干预[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1):31-37.(一作;CSSCI)

24. 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概念测量、群体差异和影响因素[J]. 兰州学刊,2019(02):132-144.(一作;CSSCI)

25. 外出务工如何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的初婚年龄?[J]. 人口与经济,2019(03):32-47.(二作;CSSCI,北大核心;人大复印转载)

26. 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居民的婚育轨迹研究——来自河南省Y县初婚人群的发现[J]. 青年研究,2019(04):61-71(二作;CSSCI,北大核心)

27. 基于老人——儿媳代际互动的农村家庭养老需求与供给[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31(05):34-41.(三作)

28. 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来自河南省叶县的调查证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1):222-229.(一作;CSSCI,北大核心;高被引)

29. 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研究——基于双向测度数据的多视角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2018(05):117-128.(一作;CSSCI,北大核心)

30. 农村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深圳市流动儿童调查数据的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12-122.(一作;CSSCI,北大核心)

31. 农民工教养方式与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特征和关系[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2):50-59.(二作;CSSCI,北大核心)

32. 经济学视域下农村家庭的婚姻行为和生育行为——兼论加利·S·贝克尔《家庭论》[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20(01):48-56.(独作)

33. 从政务微博公器私用看地方政府管理弊病——基于公众评论的文本分析[J]. 行政与法,2018(09):8-15.(独作)

34.Family education support to rural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Shenzhen[J]. Eurasian Geography & Economics, 2017, 58(2):169-200.(二作;SSCI)

35.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体研究[J]. 教育评论,2017(11):50-54.(一作;中文核心)

36. 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深圳市中小学调查数据的分析[J]. 南方人口,2015,30(06):68-78.(二作;CSSCI)

37. 父母教养方式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4):87-93.(四作;CSSCI,北大核心;高被引)

 出版专著 

1. 亲子关系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实证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一作

2. 乡城流动中的中国男性婚姻挤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三作

 获得奖项 

1. 2024年,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 2022年,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3.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 2018年,第七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5.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

 主持课题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西部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支持类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20BRK042)(在研)

2.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研究”(2023ZD1081)(在研)

3.2023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家庭代际关系与西安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研究”(23JY69)(在研)

4.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人口流动背景下代际支持对陕西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SGH20Y1091)(在研)

5.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农村留守家庭的隔代关系类型研究”(2020Z185)(结项)



上一条:刘婧
下一条:程哲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站点维护:信息网络中心 | 联系邮箱:ggglxy@xauat.edu.cn | 联系电话:029-82200000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 幸福校区 地址: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109号 710043 | 草堂校区 地址:西安市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 710311